漕運
關燈
小
中
大
漕運
“大人,外面有位年輕的郎君求見。”就在三娘剛寬慰完韓徹沒多久,韓老三這時候忽然走過來說道。
“是誰?”韓徹問道。
“對方有說他姓李,還與我說有要事想要求見大人。不過我觀那位小郎君的穿著和神態,很是不一般。”韓老三回道。
姓李?
韓徹回京後的交際圈並不廣,基本就是家人和同僚。至於同僚裏面,確實有姓李的官員。但首要的一點,這年紀對不上啊!所謂年輕的小郎君,要知曉按照時下的慣例,便是再如何天資聰穎,此時也不過是剛考取功名,踏入官場,跟韓徹基本也就不可能有什麽交集。
“將人先請到正廳來吧。”韓徹想了又想,還是找尋不到對應的人來。
“是。”韓老三連忙跑前面去請人了。
“二兄,我去尋阿母和四娘了。”三娘聽見韓徹要去接待客人了,就這般說道。
“嗯,你去吧。”韓徹沖三娘笑了笑,轉身也往正廳走去。
待到韓老三將人請到正廳時,韓徹見到的果然就是一位不過十七八歲年紀,長身玉立的年輕郎君。在他的身後,還跟著兩個目光如炬的高大隨從。
“下官見過殿下。”韓徹忙上前作揖行禮。
難怪韓老三之前來匯報時,會說對方瞧著很是不一般。作為新上任太子的嫡次子,正經的皇孫,所展現出來的氣質確實有不同於常人的地方。
只是韓徹自問從未與這些皇子皇孫們有過往來,倒不知對方今日特意找上門來又是為何。
“韓大人勿要如此多禮。”李澤這時也快步上前,伸出雙手扶起韓徹行禮的兩條胳膊。
“殿下請上座。”接著,韓徹又喚韓老三準備茶水待客。
這李澤倒也也未作多少客套,在隨韓徹入座後沒多久,就直接表明了他此次前來韓家的目的。
今日朝堂上,對於韓徹所提議出來的改良運輸法,李澤覺得十分可行,又一直記掛在心上。於是這才會估算出韓徹的下職時間,直奔府上來做詳細探討。
知曉李澤是為這事而來,韓徹也很是高興。
要知曉物資運輸這塊若真能得到改良,何止是國庫每年至少能節省數十萬兩的銀錢,全國各地的百姓也能因此受益良多。
韓徹便仔細與他講解了何為段運法。
說起這段運法,原是出自於唐朝時期的一位極具理財能力的宰相劉宴。漕運就是在他的改良下,由直法改成的段運法。
古代運輸途徑主要分為陸道和水道。
如糧食這類大型物資運輸,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借助水道運輸勢必就會比陸道運輸更為省力和快捷。於是就開始有了漕運,也就是古代利用水道調運糧食的一種專業運輸。
在去年年底,京城缺糧問題剛一爆發,韓徹當時就想到了這事。
為這事,韓徹在這期間還查閱了許多資料和輿圖。甚至關於如何分段,具體又在哪處設置運輸段,建立準運站和設倉貯糧等,韓徹都有做初步計劃。
韓徹在做這些講述時,李澤也聽得十分認真。顯然李澤平時對這方面也做了不少的功夫和研究,所以他還能針對韓徹所講述的一些點,時不時提出他的疑問和看法。
於是講到興致徹底上頭後,韓徹索性就直接將李澤邀請去了他的書房。
在書房裏,韓徹拿著他這些時日做出來的改良漕運的圖紙,講述一些要緊點時,就更為的具體細致。
李澤聽得也越發投入,他原是主要為著改良漕運裏的分段法而來。在跟韓徹做這一番討論時,不免又被他帶到了“平糴法”上去。
簡單來說,就是調節糧價。
事實上,朝廷一直都有在擇選地方設置常平倉去進行平糶或平糴,用以調節糧價和賑災救荒。
只是政策是政策,在實際實施的過程裏卻是問題重重。
首先是監督上的問題,以時下這種在地方上的治理模式,幾乎所有地方上的事務,都是當地的地方官員說了算。
在收糧時,地方官員說今年轄下要收多少糧入倉,就收多少。他們說以什麽價格去收,那就以什麽價格去收。
在放糧時,同樣也是地方官員說要放多少糧,就放多少。以什麽價格去放這些糧食,也全都是由他們說了算。
如此一來,所謂的常平倉就成為了餵飽這些地方官員而設立的不說,朝廷每年還要劃撥一筆銀錢去負責其中的開支,百姓的負擔也因此加重。
朝廷沒辦法時刻監督管理還只是一方面,另一方面在最為需要糧食的關鍵時刻,一些地方的常平倉還拿不出糧食來。
就好比這一次京城出現嚴重缺糧,急需往就近產糧大區調撥糧食時。其中也不是沒有出現過,朝廷原本估算有糧的地方常平倉,卻拿不出糧食的情況。
因此朝廷只能轉向更遠的地方去調撥,耗費的銀錢比預計增多,使得對京城缺糧救災也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延誤。
不過這並非是說常平倉的設置是錯的,事實上,政令確實是好政令。對此,韓徹便委婉的提議道,或許可以考慮把這部分交由朝廷直接去管控。
李澤越是跟韓徹討論下去,便越是入迷。待到事情談得差不多時,外面天色已經變得有些暗淡了起來。
“倒是我的疏忽,竟未察覺天色已是這般晚了。”回過神來後的韓徹,還客氣的邀請了下李澤今晚留在府中食用餔食。
“如此,就叨擾韓大人了。”李澤笑意吟吟的說道。
韓徹倒未曾想李澤竟真應了下來,實在是他見著天色這麽晚,若李澤再不回去,肯定是要面臨宵禁的。
不過他轉念一想,李澤又不是尋常百姓,便是晚上回去時碰到盤查,想來拿出一張通行證或者是亮出身份後便能直接被放行了。
倒還真不用韓徹在這邊多做擔憂。
好在三娘那邊,早從韓老三那裏得知了李澤到來,又在知曉韓徹將人還帶去了書房議事後,就已經安排人去好生置備今晚的待客餔食了。
韓徹這邊才提出留客,廚房就快速將準備好的飯菜呈上。
當然,在食用餔食時,三娘和柳氏她們並沒有如往常般過來坐在一起,而是由韓徹單獨去作陪的。
李澤在吃過飯後,也終於很是高興的拿著韓徹繪制的圖紙,坐上馬車回去了。
雖然在之前的討論中,韓徹一直言道他這是初步草圖,可實際上該考慮的地方,他幾乎都考慮到了。
由此可見,韓徹在這上面下的功夫必不少。朝中上下皆認可這位很是擅長民生經濟,李澤經過今日這一番交談,對這事也很是認可。別的不說,單只是韓徹說的這些提議若真能辦成,可謂對朝廷有大利,對百姓也有大益。
說起來,適才在韓家書房時的一番討論中,李澤除了發現韓徹對經濟理財上有能力外,他也發現韓徹在講述解決問題的辦法時,好像因為一些顧慮而有所保留。
想到這裏,李澤臉上的神色不由得變得凝重起來。
“殿下?”隨身侍人一臉關切的詢問。
“無事。”李澤笑了笑。
第二日下午,李澤在見到自己的父親,也就是那位新太子後,將圖紙和他昨日與韓徹的商談仔細講述一遍,太子也點起頭來。
朝廷對這事顯然也是極為上心的,甚至之前在朝堂上,太子就已經對韓徹的提議動心了。
只是計劃是計劃,後續具體如何實施才是大問題。此刻在聽完李澤的一番轉述後,太子思考了一番,決定命李澤帶領度支司和工部水部司的人去做進一步的商議。
“父王,此次漕運改良,兒臣另有人選推薦。”李澤忙說道。
“可是韓徹?”太子問道。
“正是!”李澤說道。
“可他如今才任職戶部司不久…….又肩負著棉花推廣一事。”太子皺眉道。
“棉花推廣政令已下,戶部司必要韓徹的事務已然不多。但此提議卻出自韓徹,論對漕運改革之法的了解和具體實施,朝中無人能及得上他。”李澤就說道。
太子仔細想想也確實是如此,便說道:“就按你說的辦,著韓徹負責漕運改革一事。”
“父王聖明!”李澤高興的沖著太子笑了起來。
“好了,正事都說完了。”太子也笑了起來,又問道:“你今日可去探望你母妃了?”
“今日還尚未來得及去。”李澤說道。
“你母妃昨日便念叨著你,快過去吧。”太子就說道。
“是,兒臣這就過去。”李澤沖著太子躬身行禮道。
“去吧。”太子笑著沖李澤擺了擺手。
如今朝堂上的局面,基本已成定局。
老皇帝雖清醒,不過經過太醫院醫官們的診治,皆言他所剩餘的時間已經不多了。可以說,穎王這個太子不出意外的話,就是板上釘釘的下一任君王。
穎王子嗣也不如老皇帝豐厚,除穎王妃所生的兩個嫡子外,就只有一子二女。
那一子生母還不詳,反正就連柳氏她們跟京城世家女眷多有往來的情況下,也沒聽聞過任何的消息。
穎王與穎王妃感情自成婚起就一直很是不錯,穎王妃身份貴重,又得老皇帝看重,她所生的這兩個嫡子就也很得穎王的看重。
於是這一日,韓徹如往常一般上朝會,正安靜的站在那裏聽著前方的幾位重要大臣在那裏紛紛上奏著一些政事。
其實說來說去,最近大臣們討論的最多的還是跟戶部缺錢有關的一些事。
沒辦法,財政能影響到的範圍實在是太廣了。從部隊軍需再到民生需求,以及各項基礎建設,是哪哪都離不開銀錢。
就在這時,韓徹忽然聽到了自己的名字。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
“大人,外面有位年輕的郎君求見。”就在三娘剛寬慰完韓徹沒多久,韓老三這時候忽然走過來說道。
“是誰?”韓徹問道。
“對方有說他姓李,還與我說有要事想要求見大人。不過我觀那位小郎君的穿著和神態,很是不一般。”韓老三回道。
姓李?
韓徹回京後的交際圈並不廣,基本就是家人和同僚。至於同僚裏面,確實有姓李的官員。但首要的一點,這年紀對不上啊!所謂年輕的小郎君,要知曉按照時下的慣例,便是再如何天資聰穎,此時也不過是剛考取功名,踏入官場,跟韓徹基本也就不可能有什麽交集。
“將人先請到正廳來吧。”韓徹想了又想,還是找尋不到對應的人來。
“是。”韓老三連忙跑前面去請人了。
“二兄,我去尋阿母和四娘了。”三娘聽見韓徹要去接待客人了,就這般說道。
“嗯,你去吧。”韓徹沖三娘笑了笑,轉身也往正廳走去。
待到韓老三將人請到正廳時,韓徹見到的果然就是一位不過十七八歲年紀,長身玉立的年輕郎君。在他的身後,還跟著兩個目光如炬的高大隨從。
“下官見過殿下。”韓徹忙上前作揖行禮。
難怪韓老三之前來匯報時,會說對方瞧著很是不一般。作為新上任太子的嫡次子,正經的皇孫,所展現出來的氣質確實有不同於常人的地方。
只是韓徹自問從未與這些皇子皇孫們有過往來,倒不知對方今日特意找上門來又是為何。
“韓大人勿要如此多禮。”李澤這時也快步上前,伸出雙手扶起韓徹行禮的兩條胳膊。
“殿下請上座。”接著,韓徹又喚韓老三準備茶水待客。
這李澤倒也也未作多少客套,在隨韓徹入座後沒多久,就直接表明了他此次前來韓家的目的。
今日朝堂上,對於韓徹所提議出來的改良運輸法,李澤覺得十分可行,又一直記掛在心上。於是這才會估算出韓徹的下職時間,直奔府上來做詳細探討。
知曉李澤是為這事而來,韓徹也很是高興。
要知曉物資運輸這塊若真能得到改良,何止是國庫每年至少能節省數十萬兩的銀錢,全國各地的百姓也能因此受益良多。
韓徹便仔細與他講解了何為段運法。
說起這段運法,原是出自於唐朝時期的一位極具理財能力的宰相劉宴。漕運就是在他的改良下,由直法改成的段運法。
古代運輸途徑主要分為陸道和水道。
如糧食這類大型物資運輸,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借助水道運輸勢必就會比陸道運輸更為省力和快捷。於是就開始有了漕運,也就是古代利用水道調運糧食的一種專業運輸。
在去年年底,京城缺糧問題剛一爆發,韓徹當時就想到了這事。
為這事,韓徹在這期間還查閱了許多資料和輿圖。甚至關於如何分段,具體又在哪處設置運輸段,建立準運站和設倉貯糧等,韓徹都有做初步計劃。
韓徹在做這些講述時,李澤也聽得十分認真。顯然李澤平時對這方面也做了不少的功夫和研究,所以他還能針對韓徹所講述的一些點,時不時提出他的疑問和看法。
於是講到興致徹底上頭後,韓徹索性就直接將李澤邀請去了他的書房。
在書房裏,韓徹拿著他這些時日做出來的改良漕運的圖紙,講述一些要緊點時,就更為的具體細致。
李澤聽得也越發投入,他原是主要為著改良漕運裏的分段法而來。在跟韓徹做這一番討論時,不免又被他帶到了“平糴法”上去。
簡單來說,就是調節糧價。
事實上,朝廷一直都有在擇選地方設置常平倉去進行平糶或平糴,用以調節糧價和賑災救荒。
只是政策是政策,在實際實施的過程裏卻是問題重重。
首先是監督上的問題,以時下這種在地方上的治理模式,幾乎所有地方上的事務,都是當地的地方官員說了算。
在收糧時,地方官員說今年轄下要收多少糧入倉,就收多少。他們說以什麽價格去收,那就以什麽價格去收。
在放糧時,同樣也是地方官員說要放多少糧,就放多少。以什麽價格去放這些糧食,也全都是由他們說了算。
如此一來,所謂的常平倉就成為了餵飽這些地方官員而設立的不說,朝廷每年還要劃撥一筆銀錢去負責其中的開支,百姓的負擔也因此加重。
朝廷沒辦法時刻監督管理還只是一方面,另一方面在最為需要糧食的關鍵時刻,一些地方的常平倉還拿不出糧食來。
就好比這一次京城出現嚴重缺糧,急需往就近產糧大區調撥糧食時。其中也不是沒有出現過,朝廷原本估算有糧的地方常平倉,卻拿不出糧食的情況。
因此朝廷只能轉向更遠的地方去調撥,耗費的銀錢比預計增多,使得對京城缺糧救災也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延誤。
不過這並非是說常平倉的設置是錯的,事實上,政令確實是好政令。對此,韓徹便委婉的提議道,或許可以考慮把這部分交由朝廷直接去管控。
李澤越是跟韓徹討論下去,便越是入迷。待到事情談得差不多時,外面天色已經變得有些暗淡了起來。
“倒是我的疏忽,竟未察覺天色已是這般晚了。”回過神來後的韓徹,還客氣的邀請了下李澤今晚留在府中食用餔食。
“如此,就叨擾韓大人了。”李澤笑意吟吟的說道。
韓徹倒未曾想李澤竟真應了下來,實在是他見著天色這麽晚,若李澤再不回去,肯定是要面臨宵禁的。
不過他轉念一想,李澤又不是尋常百姓,便是晚上回去時碰到盤查,想來拿出一張通行證或者是亮出身份後便能直接被放行了。
倒還真不用韓徹在這邊多做擔憂。
好在三娘那邊,早從韓老三那裏得知了李澤到來,又在知曉韓徹將人還帶去了書房議事後,就已經安排人去好生置備今晚的待客餔食了。
韓徹這邊才提出留客,廚房就快速將準備好的飯菜呈上。
當然,在食用餔食時,三娘和柳氏她們並沒有如往常般過來坐在一起,而是由韓徹單獨去作陪的。
李澤在吃過飯後,也終於很是高興的拿著韓徹繪制的圖紙,坐上馬車回去了。
雖然在之前的討論中,韓徹一直言道他這是初步草圖,可實際上該考慮的地方,他幾乎都考慮到了。
由此可見,韓徹在這上面下的功夫必不少。朝中上下皆認可這位很是擅長民生經濟,李澤經過今日這一番交談,對這事也很是認可。別的不說,單只是韓徹說的這些提議若真能辦成,可謂對朝廷有大利,對百姓也有大益。
說起來,適才在韓家書房時的一番討論中,李澤除了發現韓徹對經濟理財上有能力外,他也發現韓徹在講述解決問題的辦法時,好像因為一些顧慮而有所保留。
想到這裏,李澤臉上的神色不由得變得凝重起來。
“殿下?”隨身侍人一臉關切的詢問。
“無事。”李澤笑了笑。
第二日下午,李澤在見到自己的父親,也就是那位新太子後,將圖紙和他昨日與韓徹的商談仔細講述一遍,太子也點起頭來。
朝廷對這事顯然也是極為上心的,甚至之前在朝堂上,太子就已經對韓徹的提議動心了。
只是計劃是計劃,後續具體如何實施才是大問題。此刻在聽完李澤的一番轉述後,太子思考了一番,決定命李澤帶領度支司和工部水部司的人去做進一步的商議。
“父王,此次漕運改良,兒臣另有人選推薦。”李澤忙說道。
“可是韓徹?”太子問道。
“正是!”李澤說道。
“可他如今才任職戶部司不久…….又肩負著棉花推廣一事。”太子皺眉道。
“棉花推廣政令已下,戶部司必要韓徹的事務已然不多。但此提議卻出自韓徹,論對漕運改革之法的了解和具體實施,朝中無人能及得上他。”李澤就說道。
太子仔細想想也確實是如此,便說道:“就按你說的辦,著韓徹負責漕運改革一事。”
“父王聖明!”李澤高興的沖著太子笑了起來。
“好了,正事都說完了。”太子也笑了起來,又問道:“你今日可去探望你母妃了?”
“今日還尚未來得及去。”李澤說道。
“你母妃昨日便念叨著你,快過去吧。”太子就說道。
“是,兒臣這就過去。”李澤沖著太子躬身行禮道。
“去吧。”太子笑著沖李澤擺了擺手。
如今朝堂上的局面,基本已成定局。
老皇帝雖清醒,不過經過太醫院醫官們的診治,皆言他所剩餘的時間已經不多了。可以說,穎王這個太子不出意外的話,就是板上釘釘的下一任君王。
穎王子嗣也不如老皇帝豐厚,除穎王妃所生的兩個嫡子外,就只有一子二女。
那一子生母還不詳,反正就連柳氏她們跟京城世家女眷多有往來的情況下,也沒聽聞過任何的消息。
穎王與穎王妃感情自成婚起就一直很是不錯,穎王妃身份貴重,又得老皇帝看重,她所生的這兩個嫡子就也很得穎王的看重。
於是這一日,韓徹如往常一般上朝會,正安靜的站在那裏聽著前方的幾位重要大臣在那裏紛紛上奏著一些政事。
其實說來說去,最近大臣們討論的最多的還是跟戶部缺錢有關的一些事。
沒辦法,財政能影響到的範圍實在是太廣了。從部隊軍需再到民生需求,以及各項基礎建設,是哪哪都離不開銀錢。
就在這時,韓徹忽然聽到了自己的名字。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